close

成都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

創新藥“成都方案”走向世界。

去年12月,國傢知識產權局在北京公佈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授獎情況。其中成都企業—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抑制血管新生的融合蛋白質及其用途 ”項目榮獲中國專利金獎。“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是全球工業發達國傢中導致老年人失明的首要原因。此次獲獎的專利金獎項目,目前主要的運用成果就是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藥品—朗沐。”

這不僅關乎前沿技術的誕生。對企業來說,能否保持行業領先,根本取決於科技創新的驅動力;對成都來說,發展動力正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產業體系正從傳統產業主導向新興產台中包通馬桶業引領轉型,創新已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據國傢知識產權局發佈的《專利導航成都創新發展質量分析評議報告》,成都創新研發活躍度居同類城市首位,平均每位研發人員一年參與兩次發明創造。此外,創新發展競爭力指數在同類城市中排名第二。

“到2035年,將實現科技實力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傢前列。”國傢使命,成都擔當。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傢的“航道”之中,成都對準時間軸,確立航行線,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度推進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協同創新,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探索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構建創新生態鏈;全面加強創新供給能力建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服務業,讓創新創造成為永續發展的強勁動力。

創新研發活躍度居同類城市首位 創新活力源加速噴湧

上月初,2017年度國傢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共評選出國傢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傢自然科學獎35項、國傢技術發明獎66項、國傢科學技術進步獎170項。成都斬獲頗豐,我市主持和參與完成的27個項目榮獲2017年度國傢科學技術獎勵,1人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緊盯世界科技前沿,紮實開展創新創造,2017年度國傢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成都創新創造”成果綻放,僅僅是成都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的一個聚像。去年,我市新登記市場主體46.4萬傢,同比增長42%;新增科技型企業數量2萬傢,同比增長55%,準獨角獸企業31傢。

如果說數字是枯燥的,那麼案例則是生動的說明。

成都高新區科園南路的海創藥業有限公司,四川大學教授、海創藥業董事長陳元偉正忙碌著。“公司自主研發的治療前列腺癌癥藥物HC-1119是國際首創,正處於臨床一期,預計會在2019年上市。”陳元偉創立的海創藥業,目前項目研發領域涵蓋癌癥、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癥等多種一類新藥。

科研人員滾燙的成果轉化熱情,源於我市的一項改革——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將職務科技成果的“國傢所有”變為“國傢、職務發明人共同所有”,激活瞭高校院所創新創業的源頭活水。截至目前,四川大學近60項成果分割確權,創辦20餘傢科技企業,預計拉動投資100億元;西南交大184項科研成果分割確權,吸引投資8.8億元,成立科技公司20傢;成都理工大13項成果、成都中醫大26項成果完成分割確權。

推動科技成果轉換,成都不斷創新。2017年9月18日,成都舉行的2017年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現場上,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單位的科技成果“三權”改革聯盟在成都成立。包括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等12傢在蓉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成為其首批成員。聯盟通過搭建校院地協同創新平臺、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交流平臺與服務平臺,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

聯盟的成立,將有效推進改革從“理念”上升為“攻略”,從高校內部“破冰”上升為“城市共識”,並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

激活創新主體,我市還統籌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雙一流”大學達到8傢。同時細化落實在蓉“雙一流”大學“2+6”戰略合作協議,大力引進北大、清華、哈工大等高校在蓉發展,構建校院地協同創新體系。我市還佈局規劃建設10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打造科技成果轉化主承接區,“環川大知識經濟圈”“電子科大一校一帶”“環交大智慧城”加快建設,帶動高校及社會資本投入超8.75億元,總面積超50萬平方米。

去年,我市科技成果轉化取得實質性突破,技術交易額再創新高,達到523億元、增長12%。顯然, 成都自主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已為未來經濟發展積蓄起強勁動力。

探索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公家機關水肥清運 構建創新生態鏈

鍵盤敲一敲,鼠標點一點,就可享受政策咨詢、項目申報、金融服務等一站式創新創業服務……我市采取“互聯網+”思維和O2O模式,建設瞭“科創通”科技型企業創新創業服務新型平臺,面向創業團隊、創業企業、創業服務機構、創新創業載體四類主體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專業化服務。截至目前,平臺匯聚創業服務機構667傢、創業服務產品1873款、科技成果1978項、累計技術交易額1921億元。

企業在技術創新中處於主體地位,對於一些初創企業來說,往往面臨有好的項目卻苦於沒有資本進行轉化、擁有自有核心技術卻止步於沒有好的渠道進行市場化推廣等難題。如何使創新與資本“零距離”,解決創新創業企業的融資需求,降低企業的創業風險和創新成本?

使創新與資本“零距離”,解決創新創業企業的融資需求,成都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投”“貸”“貼”並舉,財政科技資金使用效率顯著提高,撬動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創新創業。引導組建14支總規模12.86億元的天使投資基金,聯合建立信貸規模達52億元的科技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資金池;累計通過“科創貸”“創業貸”支持1043傢企業(團隊)獲得債權融資超過22億元,通過“科創保”支持524傢科技企業投保科技與專利保險735.81億元;啟動引導設立20億元規模的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為全國城市中規模最大。

這樣的創新,在成都,並不鮮見。成都還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模式,獲批國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和專利保險雙示范城市,盈創動力融資模式、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在全國復制推廣的13條改革經驗。

除瞭系統化的創業創新政策構成的“軟件”,眾創空間和雙創基地這樣的“硬件”,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創新創業的各種奇思妙想,隻能來自市場主體,來自創客們的實踐。去年,我市新引進京東雲創空間、騰訊眾創空間、SBC中國國際創新空間等知名孵化機構20餘傢,目前,全市建成各類創新創業載體260傢、總面積1654萬平方米。其中科技創新創業載體為171傢,面積540萬平方米。天府新區、新希望集團入選第二批國傢雙創示范基地,總數達到5傢。

新增國傢高新技術企業創新高 “智造”產業生態圈加速構建

2017年7月,位於成都的四川立道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憑6項實用新型專利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500萬元。“科技成果可以直接獲得金融機構融資,解決瞭資金缺口,為企業做大做強增添瞭新動力。”

推動科技創新從“創新力”嬗變為“生產力”,背後是我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台中通馬桶價格展的第一動力,融入產業生態圈建設的生動實踐。我市技術創新實力不斷增強,全年新認定國傢高新技術企業670傢,增幅為歷年最大。新潮傳媒、極米科技、天象互動等31傢準獨角獸企業充滿活力、快速成長。

技術市場火熱程度,往往折射出一個地區科技與經濟結合的程度。創新要素供給,融入產業生態圈“大循環”,重塑產業生態體系,科技才能最大程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融入產業生態圈“大循環”,加速帶動新型產業形成。去年,我市制定實施《成都市科技型企業培育行動計劃(2017-2020年)》,啟動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成都創造”領軍企業梯度培育三大工程。同時編制《成都市高新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2017-2022年)》,推動高新技術服務業在天府新區鹿溪智谷、成都高新區聚集發展,在大數據、石墨烯、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領域組建瞭10個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

融入產業生態圈“大循環”,加速帶動新經濟新業態形成。我市在全國率先成立新經濟委,提出發展“六大新經濟形態”、培育“七大應用場景”,推動工藝流程、產業場景、創意設計和生產要素組合再造,著力打造一批新經濟聚集區。同時編制虛擬現實、大數據、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5個產業技術路線圖,明確我市技術比較優勢和產業升級主攻方向。格羅方德晶圓制造基地、紫光IC國際城、京東方6代線等一批新興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加快。

創新運用更多科技成果,我市還開展“科技治霾行動計劃”,圍繞霧霾治理的技術難點,組織高校院所、企業等聯合攻關,推進“汽(柴)油車尾氣凈化裝置”“多尺度噴淋除霾技術”等“6+2”重大研發項目,引進瞭“高壓超細清水霧系統”等科技治霾新技術新產品。

國傢高新技術企業增至2473傢、同比增長17.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9374.77億元、同比增長11.8%。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成都“智造”產業生態圈正加速構建。




眼下,瞄準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聚焦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和構建產業生態圈、培育創新生態鏈“兩大方向”,加快推進依托產業功能區打造校院企地發展共同體、創新科技源頭供給改革、高新技術服務業“三大重點”,著力推進壯大創新主體、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要素、完善創新機制“四大任務”,成都再出發。
arrow
arrow

    cam600wg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